近日,中國電信宣布一項里程碑式突破——成功完成業內首個1024卡千億參數商用大模型分布式聯合訓練試商用。這一成果不僅標志著中國在智算網絡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更為AI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500公里無損互聯背后的“硬核創新”
此次試商用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實現長距離、高帶寬、低延遲的算力協同。中國電信組織旗下研究院、天翼云、北京公司深度協作,通過自主研發的“廣域智聯無損網絡”技術,在武清至瀛海之間構建了一條長達500公里的真實光路環回網絡,成功將千億參數大模型的分布式訓練性能提升至單數據中心效能的97%以上。
據北京電信負責人王軼介紹,關鍵技術亮點為采用800G廣域無損傳輸技術,帶寬收斂比提升至32:1,解決了長距離傳輸中因網絡擁塞導致的丟包問題。“可以實現50毫秒,極速倒換”,該負責人表示,通過WSON(光波長保護)技術實現鏈路中斷無感知切換,保障訓練連續性與穩定性。
圖:息壤一站式智算服務平臺
在此基礎上,本次聯合訓練試商用還利用息壤智算平臺,集成跨地域算網協同、自動并行、斷點續訓等功能,實現故障秒級定位與分鐘級恢復,大幅提升商用模型的部署效率。
打破“算力孤島” 重構AI基礎設施格局
當前,AI大模型訓練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但傳統單數據中心模式受限于物理空間、能源成本與地域限制,難以滿足需求。
中國電信此次突破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跨地域算力整合,將分散的數據中心轉化為“虛擬超級計算機”,極大降低了訓練成本,同時為“東數西算”工程等提供了可落地的技術路徑。
此次試商用的成功是中國電信在智算網絡領域持續創新和實踐的成果,也是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推動算力網絡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中國電信將繼續加大在智算網絡領域的投入和研發力度,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網絡支持,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